市文藝精品創作工程重點項目——
□記者 王丹 文/圖
本報訊 11月4日晚,周口市文藝精品創作工程重點項目《周口紅色記憶——信仰·星火·豐碑》在周口師范學院至善會堂隆重上演。該劇以富有感染力的現代表達,讓紅色歷史真正“走進”了年輕觀眾的內心。
該劇采用“序章+三幕劇+尾聲”的敘事結構,全景展現了周口大地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
“唐克威鐵紀柔情”“姜鴻起以筆為槍”“劉曉初獄中告白”三段故事,將抽象的革命精神凝結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具體事跡。從“信仰如炬”“星火燎原”到“豐碑永駐”,劇情層層推進,尾聲“薪火相傳”以跨越時空的對話,引發了現場觀眾的強烈共鳴。
演出讓紅色故事可感可觸,也讓紅色精神從歷史走進現實。參演該劇的該學院2024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王鵬鵬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感慨道:“看到唐克威在除夕夜為戰士們分餃子的場景時,我深刻體會到,共產黨人的紀律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劇中這些充滿人情味的細節,讓崇高的理想信念回歸具體的生活場景,深深打動了年輕學子。
據了解,該劇由周口師范學院新聞與傳媒學院師生共同創排,從策劃到公演歷時一年多,130余人參與。
編導高盼告訴記者:“創排過程中,有同學膝蓋磕青了,但是忍痛笑稱榮獲一枚‘勛章’。有人為查證臺詞背景熬夜到深夜。最讓我感動的是,同學們從‘要我傳承’轉變為‘我要傳承’——這就是教育最美的樣子。”
周口師范學院新聞與傳媒學院黨委書記劉春蕾表示:“我們希望成為地方紅色文化的‘挖掘機’和‘放大器’。過去一年多,學院師生共同挖掘史料、走訪后代,將英雄事跡串聯成精神譜系,再通過舞臺藝術讓歷史人物‘活’起來。大家在了解角色、深入角色的過程中,從‘周口歷史的旁觀者’成長為‘周口精神的傳承者’。未來,我們將繼續深耕這片紅色文化沃土,讓更多沉睡的優質文化資源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