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區夜經濟發展觀察
□記者 劉猛
夜經濟一頭連著居民生活,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今夏以來,我市充分挖掘夜間消費資源和消費潛力,以夜經濟為突破口,致力于點亮“夜生活”,夜市、夜購、夜健等多元業態聚集了人氣、帶旺了消費。
各色夜攤:聚攏半城人氣的地方
10月31日傍晚,濱河北路的第一盞霓虹燈剛在漸濃的暮色中亮起,燒烤攤主王志文已生旺炭火,忙著串肉串、切檸檬。油星濺在燒烤架上的“吱吱”聲、汽水開瓶的“啵”聲混在一起,煙火氣先于人氣升騰起來。
纏一圈氛圍燈,支起折疊桌椅,再掛起標新立異的攤位招牌……晚上7時余,外擺的大部分桌椅已坐滿食客。“每天晚上7點左右是消費者就餐的高峰期,直到晚上10點多人才慢慢變少。”王志文告訴記者,夜市不再是夏日的限定,天氣漸涼,大家晚上出來“覓食”的熱度依然很高。
從淮陽驅車帶著全家人來擼串的周先生,手里拿著排號單,迫不及待地想嘗鮮。“很多朋友推薦這家燒烤店,都說好吃,我們下午6點不到就來了。”
這樣的熱鬧,在周口的夜晚隨處可見。數據顯示,城市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18時至22時的消費額占全天一半以上,夜間旅游人均消費更是白天的3倍以上。這組數據,成了周口深挖夜經濟效益的“指南針”。
多元場景:年輕人的夜生活版圖
11月1日19時,文昌萬達廣場的一家潮流零售品牌店里人頭攢動。“95后”情侶陳宇和張萌正在寵物用品區挑選貓罐頭。“我們下班過來逛一圈,就像散步一樣放松。”陳宇說,雖然網購很方便,但更喜歡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購物體驗。
店長鄧女士穿梭在人群中,她告訴記者:“晚上7點到10點是客流高峰,周末尤其火爆,夜間客流量能占到全天的六成以上。”為滿足夜間消費需求,門店不僅延長了營業時間,還特意調整了夜間的商品陳列。
22時,周口師范學院附近一家健身房的器械區,大四學生王磊正對著鏡子調整臥推姿勢。“白天久坐寫論文,肩頸一直不舒服,晚上來練1小時力量,第二天渾身都輕松。”王磊堅持夜間健身已有兩年,每周至少來4次。
健身房負責人張先生介紹,9月份以來夜間健身人數明顯增多,目前晚間的熱門操課、私教課程的預約量比白天多2倍。“我們新增了2臺跑步機和3組力量器械,還把淋浴間的開放時間延長到了晚上11點。”
精細治理:熱鬧背后的秩序保障
隨著夜經濟日益繁榮,在促進消費、增加就業的同時,也衍生出噪音擾民、環境臟亂、交通擁堵等治理難題。如何平衡“煙火氣”與“宜居性”,成為當前城市治理的關鍵。
“請大家有序通行,車輛在指定位置停放!”11月2日傍晚,在關帝廟景區附近的八一大道與濱河路交叉路口,兩名城管隊員一邊巡查,一邊提醒市民。
21時,一臺巡邏車緩緩駛過周口文昌萬達金街。執勤人員正用對講機協調治安秩序:“周末市民外出人數多,夜市人流密集,注意治安維護。”
來自漯河的游客田女士告訴記者,暑假期間她經常帶著孩子來周口游玩,在周口野生動物世界、文昌萬達廣場等附近,天天都停有巡邏車,有任何需要幫助,可以隨時找執勤人員解決。
目前,這樣的精細化管理已經延伸到各個環節:加強食品安全檢查,全面規范經營;夜市垃圾桶擴容升級,增加夜間清運頻次;安裝智慧路燈,提高照明亮度……通過柔性執法、業態融合,多部門聯合護航,為夜經濟規范有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23時,關帝廟歷史街區的燈光依舊明亮;大十字街小吃城的攤主們收拾著攤位,不少食客還在舉杯暢談……周口的夜晚綻放出不同于白天的精彩,正以多元活力書寫著城市發展的新答卷。正如市民馬先生所說:“夜里的熱鬧,藏著咱周口最實在的幸福感!”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