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黃佳
本報訊 10月31日,由鄭州大學出版社、淮陽區委宣傳部、淮陽區文聯、周口市新華書店共同主辦的《〈陳州筆記〉永存人間——孫方友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文集》新書發布會在周口市新華書店舉行。
孫方友生于淮陽新站鎮,一生創作總量逾700萬字,涵蓋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散文、影視劇本等文學體裁。其代表作《陳州筆記》(四卷)與《小鎮人物》(四卷)共計756篇,以清末至當代的陳州(今淮陽)為背景,塑造了1000多個鮮活人物,被譯成英、法、日等12種語言,在23個國家出版,創造了新的文學地標“陳州”與“潁河鎮”,成就了“古有《聊齋志異》,今有《陳州筆記》”的文壇共識。
新書發布會上,鄭州大學出版社人文分社圖書編輯孫精精介紹了該書的出版過程并談了自己的感悟:“在稿件的編輯整理過程中,我對孫方友先生其人其文有了更深的認識。孫方友先生從豐富的生活閱歷中汲取文學養分,書寫著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中原大地,以極具傳奇色彩的風格區別于省內作家及國內的同期作家。”孫精精還說:“此外,《孫方友年譜》已經列入‘中原作家群年譜叢書’,明年將由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p>
孫方友先生的胞弟,曾任河南省文學院副院長、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的墨白深情回憶:“大哥常說,文學是照亮黑暗的光。他筆下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對鄉土中國的深情凝視?!蹦走€講述了孫方友晚年仍堅持手寫創作,甚至在病榻上仍用顫抖的手記錄靈感的往事,其對文學的虔誠深深影響了自己。
周口市文聯副主席、周口市作家協會主席柳岸表示,孫方友先生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和卓越的藝術成就,在當代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新筆記體小說”,既繼承了中國傳統筆記小說的精髓,又融入了現代文學的敘事技巧和時代精神。
淮陽區文聯主席傅世楨說,這本紀念文集既展現了孫方友先生苦心孤詣的文學成就,又輯錄了研究先生文學成就的文章,還收錄了文學藝術界追思先生的詩詞楹聯和深情文章,以及社會各界悼念活動的新聞報道,將激勵淮陽文藝工作者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