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秀林
□記者 王永劍 邱一帆/文 劉俊濤/圖
物質富足不一定讓人快樂,但精神富足卻可以讓人強大。
“老子文化是東方智慧,伏羲文化是中華民族根文化。這兩種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譜系的文化基因。有錢不算富,有文化才是大富。周口這里是全國最富的地方。”11月2日,在鹿邑參加老子元典文化論壇間隙,著名文藝評論家高秀林這樣夸周口。
高秀林是位作家,老家在登封,從部隊退休后,長期致力于文藝理論與儒道思想研究。他被周口深厚的歷史底蘊所吸引,曾多次拜謁太昊陵與太清宮。
7000多年前的太昊伏羲是人文始祖,史稱“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淮陽太昊陵也有3000多年歷史。2500多年前,老子出生在周口。伏羲文化是河圖洛書的源頭,而河圖洛書作為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中華文明的源頭。老子所著《道德經》,系統闡述其哲學思想,也概括了伏羲文化的精髓。周口是中華伏羲文化、龍文化、姓氏文化、道家文化、陳楚文化、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享有“人之祖、史之初、國之根、文之源”的美譽。
高秀林說:“周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本源。”
老子的哲學思想深邃而獨特,強調“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反者道之動”等理念,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為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保護提供了啟示。其倫理道德觀念,如“上善若水”“知足常樂”“慈愛無爭”,倡導人們具備謙遜、包容和適應性的品質,以及追求內心的平和與幸福。這些思想共同構成了老子文化的獨特魅力,使其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都躍上了新臺階,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文化復興是根本所在——經濟發展離不開文化之根的精神滋養。
高秀林認為,中華文化根深葉茂,其根在周口。②15